生产什么才可能消费什么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,我国告别了短缺时代,表面看生产环节问题基本解决,但事实上,低水平、高成本的产能过剩,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不足,假冒伪劣屡禁不止,成为生产环节的新问题。 交换效率低增加消费成本。交换是商品、服务买卖的过程,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,需要经过多重批发、零售和物流等环节,涉及运费、入场费、损耗等成本,基本构成流通行业的主要内容。当前我国流通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商品市场布局不够合理,城市批发市场少导致农产品“最后一公里”价格畸高问题突出,农村市场不足,不仅农产品卖难问题时常发生,农民消费的便利化程度也大打折扣。与此相伴,时间长、损耗大、节点多等大大提高流通成本。 市场预期不稳不利于消费扩大。居民消费与当前的花销和对未来的预期有关,目前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社保等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不高。一方面,相关大花销仍在大量挤出居民消费。数据显示,购房负担比(月供占家庭月收入比)在很多一线城市远超过40%的警戒线,而这些开支大部分是不进入消费领域的,至少没有达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。另一方面,公共服务不到位加上通货膨胀,使居民缺乏对未来的稳定预期,保值增值和预防性需求提高了居民储蓄,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的释放。此外,消费手段和消费条件也不能完全满足扩大消费要求,如信用消费发展滞后,时间不充裕等。
|